在文章的開始,晟禾寶寶要先給大家講個故事:
小A是幼兒園常見的孩子代表。TA常一個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,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孩子開心地玩游戲,既羨慕又期待,希望哪個熱心的孩子能夠主動邀請TA參加游戲。
明明在家能說會道,與鄰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,但一旦到了外面卻顯得拘謹膽小,不敢叫人,老躲在媽媽的身后。
不知道這樣的小A大家是否有見過、是否就在你的身邊?孩子拘謹膽小、害羞怕生、孤僻退縮的孩子,平時只喜歡與熟悉的人交往,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,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,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。
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,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、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系、自尊,甚至幸福生活。而2—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,這個年紀的孩子在媽媽生病時,能理解、感受媽媽的難受,并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;對游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,能夠學會克制獨占、利己的想法,能與他人共同協(xié)商等等。這時候老師、家長對幼兒的教導、指引就顯得格外重要,今天晟禾寶寶就來和家討論一下幼兒的人際交往困難癥怎么破。
1、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
在生活中,要鼓勵孩子說出他的想法、表達出他的感受,這樣,當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,他就可以較容易地表達“可不可以讓我玩玩你的玩具?”而不是粗暴的把玩具從別人手中奪過來。如果孩子學會了溝通,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與人交流想法,這會使他贏得更多的朋友。
2、培養(yǎng)孩子的愛好
有一位母親曾經這樣對孩子說:“如果你不會游泳,別人就不會邀請你到游泳池去玩。”這位母親說得很有道理。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特長,就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。專家認為: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,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,你可以幫助他以某種愛好贏得更多的朋友。
3、讓孩子養(yǎng)成禮貌、整潔的好習慣
要注意讓孩子在外出或者是吃飯的時候養(yǎng)成禮貌、整潔的好習慣,他才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。如果一個孩子穿著骯臟的衣服,這可能是他父母的責任,不是他的過錯,但是這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和別人的交往。所以,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了對孩子儀容儀表的要求。
4、讓孩子學會友善地對待別人
在日常的生活中,有些動作是很有攻擊性的,比如叫喊、皺眉以及緊握拳頭等。但是有些動作卻可以讓人卸下防備,比如微笑、擁抱等。對于剛剛學步的幼兒,由于認知能力有限,他可能無法適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,在與年齡相仿的人交往的時候,會做出一些笨拙甚至是粗暴的舉動。年輕父母不要對此憂心忡忡,只要多加引導,孩子會逐漸做得好一些。
5、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
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很難找到合適的伙伴。父母應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作出榜樣,并創(chuàng)造機會讓孩子嘗試一下,同時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要給予積極地引導,比如,當孩子和一個小朋友為了某個玩具發(fā)生爭吵時,你可以啟發(fā)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,比如,要么兩人一起玩,要么兩個人輪流玩,但是一定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。
6、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(guī)則
當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做游戲的時候,要給孩子講清楚游戲的規(guī)則,以及大家為什么要遵守。在執(zhí)行的時候要盡量嚴格,不能因為遷就孩子而破壞規(guī)則。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多次取勝而多次破壞規(guī)則,這時家長要停止游戲,不能縱容孩子,滋長孩子的優(yōu)越感。一旦孩子養(yǎng)成了遵守規(guī)則的好習慣,當他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,也就容易用普遍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,會更容易交到朋友。
|